在2008年后經濟危機時代,中國經濟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L型經濟成為新常態。
2016年8月,央行實行人民幣中間價浮動以后,人民幣兩天之內大跌4%。
2016年11月,人民幣加入SDR,12月,美元加息,2017年3月和6月,美元又兩次加息,人民幣匯率可能還會持續走低。
這對一般的普通家庭沒有多大影響,但對于那些高凈值的中國家庭來說,影響就大了。
如何對沖人民幣匯率風險,保證個人資產的安全?
這時候,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放眼全球,把家庭投資及財富增值的辦法轉向海外投資。
那么海外投資有哪些渠道?中國人的家庭財富在海外又該如何配置?
目前,對于中國的高凈值人群來說,海外資產配置比例并不高。
據一項調查顯示,中國家庭的海外資產配置僅為4~5%,更有99%的中國家庭沒有海外資產。
而發達國家的家庭在海外資產的配置比例普遍高于中國,約為15%左右,新加坡家庭海外資產 配置比例最高,達到37%。這是由于新加坡自身市場太小,資本市場又發達,足不出戶就可以全世界投資,海外資產配置非常便利。
這幾年,中國人走出去的步伐在加快,海外投資的規模也越來越大。
下面,小編就幫您總結一下中國人海外投資的途徑,給您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
1、購買外匯
直接購買美元然后存儲在國外賬戶,也就是換匯,就像中國老百姓將人民幣存到銀行一樣。
這對于一般老百姓來說是最簡單直接的海外資產配置方式。其實這種方法早在90年代人民幣可以兌換美元的時候就有很多家庭實施了。
不過,由于大規模的資產外流導致的外匯兌換限制,目前一個人一年只能兌換5萬美金的額度,您可以選擇讓您的家人都開一個銀行帳戶,比如父母不需要理財的,幫他們開帳戶,也能增加一些儲蓄,目前普通百姓只能用這種螞蟻搬家的模式。
如果不考慮資本的收益,只考慮資本的安全是可取的,但是,即便外匯的貶值速度低于人民幣的貶值速度,但也會逐漸貶值,所以如果數額不大,就沒有必要如此折騰。
2、開設美股賬戶
國內很多券商都可以開設美股賬戶。
需要提醒的是,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股市是個高風險投資,且又要學習美股市場,又要倒時差,更加提高了風險。
3、開個滬港通,用人民幣參與海外市場
在全球資產配置中,作為連接中西方金融市場的香港,是不可忽視的。在券商國際開設港股賬戶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2016年8月16日,國務院批準深港通的實施方案,較之前的滬港通,深港通的更大意義在于:深港通未來將不受總額度限制,深港通宣布的同時取消了滬港通額度上限。港股也接近于全面開放于內地投資者,只是每日額度上會受到限制(滬港通和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每日額度由滬深證券交易所分別控制,即均為105億元人民幣,互不影響、也不相互調劑)。
4、購買香港保險
海外投資保險繼續強勁增長。在購買人壽保險的投資者中有82.4 %在香港購買。
確實,香港金融業連通中西市場、經濟制度發達完善。以香港為依托,投資全球,是高凈值人士的重要選擇。尤其香港保險具備有費率低、收益高和覆蓋廣的優勢,近些年不少內地人“打飛的”到香港買保險。
獲得保障的同時,也對資金進行了全球配置,養老類險種還可以實現規避遺產稅等問題。海外保險又叫海外年金,會按照投保人的保額每年分配紅利。
為什么這種去香港購買分紅保險備受歡迎呢?因為,可以直接刷銀聯卡,用人民幣支付,不受5w美金換匯限制。而且可以通過年金保單貸款,直接把錢貸出來,去做其他大額的投資如房地產置業等。但是由于外匯管制,目前銀監會限制,每筆刷卡不得超過5000美金。
5、海外置業
大部分中國人的境外投資起步于房地產,這是我們中國人最熟悉的海外資產配置方式。
由于美元走強和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加劇,使美國成為最受歡迎的投資目的地,也是中國移民和中國留學生的主要目標,有超過55%的受訪者有意向在美國置業,有39.2%的受訪者持有該國的資產。
其次是加拿大(22.6%)、澳大利亞(20.8%)和英國(12%)。
對于中國的的投資者來說,在海外購買房產的最重要原因是給自己的家人或是孩子在海外求學找一個居所。住宅物業再次成為中國海外投資者的首選,尤其是在歐洲,除了很好的生活環境,不少國家推出的“購房移民”政策,讓很多人心動。
以近年來最受熱捧的西班牙為例,只要在西班牙境內購買總價值50萬歐元以上的房產(可以是住宅,可以是帶租約的商鋪、寫字樓),就可以全家三代獲得西班牙身份,享受西班牙所有公民福利。這種福利政策使得海外置業、移民人數暴增。有71.6%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在海外擁有自己的住宅物業和身份。
除了西班牙以外,實行購房移民政策的國家還有葡萄牙、希臘、塞浦路斯、馬耳他等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