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4小時熱線
400-660-1806
在猶豫要不要
移民美國的人,肯定會有很多的顧慮,移民美國后生活會將發生怎樣的變化,這都是需要重要考慮的。下面我們看看一位華人講訴的在美國的吃穿住行。 ![]() “民以食為天”。美國人吃得如何,他們是否解決了吃的問題?據我所知,他們解決了吃飯問題。美國農業實現了現代化,農產品極為豐富。人口普查局1988年7月19日宣布,美國的農業人口1950年占15%,80年代平均每年下降2.5%,90年代以來農業人口繼續下降,目前僅占全國人口的2%;平均每個勞動力供養76人,且有1/3的農產品出口,每年出口的大豆、稻米、小麥、棉花占世界市場的50%強,并提供世界市場上30%的飼料糧。 有時國內親友問:這種菜美國有嗎,那種菜美國有嗎?我總是說都有都有。美國農副產品貨源充足,雞鴨魚肉一應俱全,蔬菜水果更是四季不斷,人們感嘆在美國果蔬市場分不清春夏秋冬,而且價格低廉,雞腿每磅不過七八十美分,豬肉稍貴也僅一美元多,牛肉二三美元一磅,魚鮮一美元多至七八美元不等,牛奶、雞蛋更是賤得驚人,一桶鮮奶(3.78升)兩美元左右,一盒蛋(一打)八九十美分;蔬菜有平有貴,馬鈴薯、西紅柿、胡蘿卜、白菜均為幾十美分一磅,空心菜、茄子等老美不愛吃的東方菜則要一美元多一磅。美國人的飲食粗而簡單,愛烤、炸、蔬菜多拌色拉生吃,真是復雜的廚房(通常廚房設備有四個灶口的電灶或氣灶,冰箱、烤箱、處理臺、洗碗槽、壁櫥等隨房屋配套)只做簡單的菜,而中國簡單的廚房卻要做復雜的菜。美國人不大相信補品,但愛喝牛奶、果汁,不吃野生動物,貓狗更屬寵物。留學生笑說幸好美國人不吃,否則使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追捕,野生動物早絕跡了。美國人用于購買食物的開支僅占個人收入的16.6%,其他發達國家約占20%,所以說在美國吃飽肚子是極容易的事。 ![]() 關于穿,沒到美國之前以為個個西裝革履,皮鞋锃亮,因此,我也曾把自己認真包裝一番。可到了美國,發現他們穿著很隨便,夏天T恤、短褲,冬天加件夾克、大衣類;當然說隨便僅僅只對了一半,另一半是他們在正式場合十分考究,政府機關和很多公司對職員著裝要求很嚴格。如華盛頓的白領階層夏天必須把白襯衣塞在西褲內,并打領帶,冬天在西裝外穿件大衣或風衣,重要集會幾乎全為西服,晚會則穿西服或燕尾服。我在麥迪遜聽過一次卡特總統作報告,全場數千人全為西裝革履。 男士西裝不必太多,但襯衣、領帶則是多多益善,因為每天早晨洗澡后必換襯衣、領帶,沒有足夠數量備用是不行的。美國也是女性服裝比男士的更求多樣美觀,尤其在社交場合都有著精致的各式禮服,甚至連什么服裝穿什么鞋配什么首飾也很考究。首飾十分注重做工而不在于是否純金純銀,認為服飾的意義在于藝術而并非顯示金錢。美國人不為衣著發愁,婦女每年花在衣著上的消費平均為396元,僅是一般職工年薪的1.5%。1993年美國人買衣服的錢在家庭總支出的比例僅占5.4%。當然,如果追求時髦則不是一般工薪階層望其項背的,如喬治。阿爾瑪尼設計的服裝中最便宜的男西裝要1700美元一套,最貴的婦女夜禮服要價22000美元;但季節性削價服裝就能滿足大眾的著裝需求,如一條幾十美元的牛仔褲削價時幾美元也能買到。 ![]() 人們說吃在中國住在美國,意思是指美國人住得寬敞舒適,實際情況怎么樣呢?美國人可以根據個人的喜好和收入選擇住房,有租公寓房、租私人房和購房幾種。 公寓房的條件不盡相同,但不論一室一廳或多室一廳都有成套設備,住戶多為一般職工或退休老人。私人出租房也方便省事。留學生初到美國都是租房居住。驅車于綠樹成蔭的郊區可以看到一幢幢小洋樓,前面臨道,后面庭院,多為兩層,結構千姿百態,這是中產階級住宅區,售價每幢十幾萬至幾十萬美元不等。富人家則更是單家獨院,前后草坪花園,備游泳池、網球場、顧管家、仆人。窮人住哪里?美國有句笑話:尋富人到郊區,找窮人到城里。在芝加哥我見過墨西哥人、黑人的一些住宅區,多為排式建筑群,住宅擁擠,殘垣斷壁,年久失修,垃圾滿地,目不忍睹。 ![]() 美國是交通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有一個龐大而高效的空中、地面、地下交通網絡。擁有8大航空公司和幾十家地方小航空公司,1300多個城市有機場。各公司票價不盡相同,隨旅游淡旺季浮動,票價便宜,如從芝加哥到洛杉磯才300多美元,僅為中等月收入的1/10。在美國住久了感到美國很小,其實它跟中國大小差不多,只因其發達的航空事業而顯得小罷了。鐵路交通曾起過重大作用,但隨著小車的普及而逐漸被冷落,更短途則樂意乘地鐵。美國5萬以上人口的城市92%有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的發展使人們更鐘情于小車,全國共有1.2億輛,平均兩人一部。人們上班、購物、旅游都用小車,有的乾脆全家住在汽車里(俗稱流動房),所以人們又說美國是"馱在汽車上的國家"。 當然,美國也存在許多不可克服的問題甚至痼疾。如貧富懸殊,窮人隊伍越來越大,1992年是3900萬,每年以幾十萬的速度增加。美國1995年統計,一個窮苦的4口之家收入僅10923美元,富裕人家則為 65536元,富翁則高達百萬、千萬美元,占美國1%的富人擁有40%的財富,在世界18個工業化國家中,貧富差距美國最大,就在首都華盛頓,仍然存在貧富"兩個城市"。我曾在紐約、芝加哥、麥迪遜眼見流落街頭翻垃圾箱或伸手乞討者。紐約的曼哈頓更是涇渭分明:富翁的豪華住宅區派克大道和貧民區哈萊姆僅一街之隔,人們稱109 街為38線;一邊是造型別致的洋樓,綠草鋪地,古樹參天,戒備森嚴,不僅警衛巡邏,還設對講機、電視監控;另一邊則門窗殘破,到處涂鴉,垃圾成堆。貧富懸殊又和種族歧視緊緊相連,1993年貧窮率黑人最高,占33.1%,白人最低,僅占12.2%;1997年統計,黑人的貧窮率仍然接近于白人的3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