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已過,作為應試教育體制下的中國高考延續了近40年,6月6、7、8日已然成為了國人心目中的“大日子”。對于學生家長來說,是讓孩子堅守國內,還是移民、留學,更是亟待解決的困惑。
高考制度備受爭議改革尚需時日
高考發展到今天,人們對于這一制度的褒貶之聲一直都不絕于耳:有人把當今中國出不了創新型人才歸咎于高考;也有人把高考當成素質教育的障礙;更有人把一些社會問題也聯系到了高考教育上。
不久前有媒體報道:2017年的高考將取消英語考試,將英語轉為社會化考試。此消息一石激起千層浪,關于中國高考以及教育改革的話題再度占據了各大媒體的頭 版頭條。5月18日,中國教育學會原會長顧明遠表示此消息系誤讀,高考如何改革還需等待教育部出臺具體方案。隨后,教育部發言人也表示高考改革方案正在研 究制定和完善之中。
有專家直言:盡管高考制度問題諸多,但輕言取消高考卻不現實,高考改革更是一個復雜且高度敏感的話題。任何風吹草動,都能引起軒然大波。此次媒體對“取消英語考試”的誤讀便可見一斑,從另一個層面也看出,公眾與媒體對高考的改革充滿了期待和焦慮。
80%申請人移民為子女教育歐美教育成主流
中國高考改革的遙遙無期,使得近年來越來越多“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們將子女送到國外深造。只要家庭的經濟條件允許,早早的移民海外接受教育或是高考后出國留學已經成為了一種潮流。一組數據顯示:80%以上的申請人最直接的移民原因是子女的教育。
歐美教育,是西方發達國家在本世紀40年代,在實踐中通過不斷研究與創新,經歷數年探索之后,形成的一套科學的教學模式,這一模式如今已經廣泛的應用到了教 育領域的各個階段,取得的成績也有目共睹,這從媒體上關于國內“差生”接受海外教育后一躍成為尖子生的個例報道中可見一斑。
歐美教育的理念中往往注重學生在個性和個體潛能上的差異,強調每個人的獨特價值,做到人盡其才。通過啟發、探索、討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鼓勵創新思維,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堅持不懈、百折不撓、勇于克服困難的個性和品質。通常從幼兒園階段起,歐美等國就開始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與創新意識的培養。在于人才的評定方面,海外教育更注重的是成就而不是成績。這一點和國內當前的應試教育大相徑庭,也是國內教育飽受爭議的主要原因之一。
海外教育的選擇與學生自身水平、家庭經濟承受能力息息相關。在專業的選擇上,一切都應以學生興趣為中心,以興趣激發學習欲望才能促使學生更加順利地完成學 業。建議有條件的家庭,可以盡早給孩子辦理移民。如果孩子已經順利移民,他有一個最大優勢是學業完成之后在應聘工作時,有綠卡的人才將會被優先錄取。另一 方面,如果沒有綠卡,即使被錄取,公司在雇傭的時候,給的各種報酬就很低。比如同樣一個工作崗位,其他員工的薪水是5000美金,給你的就是3000美 金。這是因為公司雇傭你的時候還要為你申請綠卡,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精力。所以這也從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就業機會和競爭力。
來源:互聯網
加中寰球移民-專業移民服務, 歡迎您來電咨詢400-660-18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