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移民政策在過去10多年間一改再改,令來自中國的職業類別移民也出現重大轉變,專業移民大幅減少,取而代之的是技術移民和管理人才;投資移民則不斷在增加。
據《移民資訊匯編》(Lexbase)透過知情法取得的10年統計顯示,10年前的中國職業類別移民有31,961人,當中有8,374人為專業移民,技術移民有728人,管理階層為710人。最高峰的專業移民人數達到9,951人的,10年后降至只有3,008人,不足全盛時期的三分之一。
反映出中國經濟好
資料又指出,來自中國的職業類別移民人數在這段期間,平均每年超過32,000人。經理級的管理人員逐年增加,躍升為職業類別移民之冠。技術移民也在上升。除了這3大類之外,屬于初級文員和基本勞工的中國移民,也分別從217人和47人,大幅增加至531人和141人,相當于2至3倍;但所佔比率仍然很低。
順達投資移民總裁江文珊表示,來自中國的職業類別移民結構改變,是由于聯邦移民部多次更改移民計劃。從連串的變動可以看出,新移民的語文能力是渥太華的改革重點。
她說,以往專業移民只需要67分便可以順利過關,后來則增加了對語文能力的要求,令不少中國的移民申請人卻步。此外,政府又收緊專業類別,并開始對不同的專業設定人數上限,進一步影響這個類別的移民人數。
中國投資移民人數增加,當中很多是原來打算以職業類別申請移民的人,因為語文要求才改弦易轍;但也反映出中國經濟好,很多人有資格申請。她說,投資移民的一個趨勢是,申請人未移民前,便把子女送到加拿大升學,不少母親也會隨同子女留在本地。即使未能陪伴在側,也因為很多人輕易取得加拿大的10年簽證或多次往返簽證,父母探望留學生也很方便。
語言能力標準提高
她說,上星期才宣布的試驗性高風險投資移民計劃(Immigrant Investor Venture Capital,IIVC),要求作出15年的200萬元投資,全世界只收50人,除了要大專學歷之外,語文能力的標準為“熟練”(Proficiency),是一個相當高的要求。以前的投資移民可以連一句英文也不會,因為面試可以有繙譯。
華外勞抵加平均年薪6.5萬
據《移民資訊匯編》(Lexbase)報告指出,加拿大政府允許通過跨國公司內部調動(Intra-company transferees,簡稱ICT)派來加國工作的外國雇員,申請臨時外勞簽證。此類外勞于2009年平均收入逾15.78萬元;中位數收入是11.43萬元,而他們可豁免繳交加拿大入息稅,以及申報加拿大入息稅退稅。
會計師梁國超指出,此類外勞因為不是由加國雇主支薪,所以毋須向加國報稅。他表示:“這些雇員通常是由來源國的母公司調派到加拿大工作,薪酬也由來源國雇主支付,不是由加拿大企業支薪,為何要向加拿大報稅?”
《移民資訊匯編》顯示,根據雇員T4報稅表資料,在2009年來自全球20大的ICT中,以挪威外勞收入排在榜首,雖然員工只有74人,但平均收入30.92萬元;中位數收入是30.04萬元。而中國外勞排在第18位,共有177個中國員工派到加拿大工作,平均收入6.5萬元;中位數收入是4.5萬元。此外,調派到加國外勞最多的國家為印度,共1,655人,排在榜末,他們平均收入4.71萬元;中位數收入是3.51萬元。
管理層工作易就業 LMO增專業移民難度
對于中國移民來加拿大的趨勢改變,有移民顧問表示,管理層類別工作較易就業,而專業類對雇主和薪酬都有較高要求,令很多申請人難以踏足加國門檻。不過,對很多投資移民來說,加拿大仍具有強大吸引力。此外,有移民律師指出,移民部近年來政策變化大,令人難以預料未來趨勢。
投資移民吸引力大
移民顧問嚴丹紅周一接受《星島日報》記者訪問時表示:“管理層類別之所以增長迅速,我認為是因為管理方面的工作和專業類別相比,對專業背景的要求沒有那么高,移民部也不要求工作與所學專業必須一致,因此通過這一類別移民的人數顯著增加。”
相反,專業類別則因需要雇主提供的勞工市場評估(Labour Market Opinion,簡稱LMO)等難度增加,嚴丹紅指出,專業類別的工資水平比較高,例如教育顧問時薪規定至少24元,但有些雇主不愿支付該金額的薪金予專業移民申請人。對于投資類別,她估計加拿大對來自中國投資者來說,仍然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此外,移民律師王仁鐸對于管理層、投資及技工類別人數大增,但專業類別人數大幅減少的移民趨勢不感到驚訝,并稱主要是因為移民部近年政策改變所致,他表示:“像是技術移民的6大類在2013年突然取消,令很多人受到很大沖擊,人數也相應減少。”他又說,因為移民部朝令夕改的政策也令人難以預料移民政策未來發展。
來源于:
薩斯卡通中文網